越小越好,还是越大越妙?奢侈品行业的两全之道


越小越好,还是越大越妙?奢侈品行业的两全之道

EmailLinkedInWeChat

奢侈品市场正面临严峻挑战:经济不确定、关税壁垒与通货膨胀压力。汇丰银行数据显示,奢侈品价格较2019年已飙升55%,令众多向往型消费者望而却步。然而,年奢侈品消费低于2000欧元的中等收入群体,却支撑着全球过半的奢侈品购买量(BCG集团数据)。尽管超高净值人群消费如常,但核心中等收入客群的流失已对品牌业绩造成显著冲击。面对此局,行业涌现出两种看似相悖实则同源的应对策略:它们殊途同归,旨在创造深刻的记忆点、激发惊奇感、制造意外惊喜并实现差异化突围。

策略一:

产品微型化,重拾向往客群:奢侈品牌正通过产品“瘦身”策略重拾向往型消费者。继手袋领域十余年实践后,“微缩化”风潮已席卷美妆、丝巾、挂饰乃至健康护理领域(推出“迷你疗程”)。其核心理念直白而高效:缩小规格,降低价格门槛。

微型化,深思熟虑的战略回应:奢侈品牌将微型化视为提供入门价位、扩大客群基础的核心策略。Gucci推出440美元宠物牵引绳与200美元Logo便签纸,Louis Vuitton则主打360美元卡包与395美元手链。美妆领域表现尤为抢眼:

  • Target旅行装美妆产品三年内销量翻倍,在售微缩产品超300款
  • Glow Recipe 2024上半年迷你装销售额达2270万美元,同比激增110%
  • 谷歌“迷你美妆套装”搜索量年增29%,“迷你香氛套装”搜索量暴涨109.8%

微型化风潮的深层驱动力

降低准入门槛:万物皆可“迷你”:微型化通过提供更小更实惠的产品,显著降低了奢侈品体验门槛,为向往型消费者扫除了障碍。此策略对品牌忠诚度较低、更热衷探索不同品牌的Alpha世代与Z世代尤具吸引力。

个性表达与低投入,迷你装的兴起:当下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高度推崇个性与自我表达。迷你产品以更低成本提供了打造独特风格、彰显个人品味的途径。迷你美妆的流行,正折射出Z世代拒绝“单一”、渴望多元表达的诉求。这些产品让消费者能以最小财务投入体验高端品牌,满足其尝鲜欲望,例如:

  • Hermès四支独立香型迷你套装定价172美元,远低于常规装
  • 巴西品牌Sol de Janeiro迷你探索套装售价34美元
  • Kayali八支可叠香体验套装25美元
  • Drunk Elephant推出21美元15毫升面霜及旅行套装
  • Charlotte Tilbury全流程体验套装60美元

 

尝鲜与探索,美妆订阅盒:美妆订阅盒依托每月开箱体验蓬勃发展,提供跨品类的定制化产品组合(美妆订阅盒,国外很多电商推出的一项很有趣的服务,你只需要加入订阅名单,每月自动扣款,商家会根据你的调查问卷邮寄认为适合你的美妆护肤美发等产品给你,而这个包裹的产品价格会大大超过你的订阅价格Grand View Research预测,受个性化体验需求驱动,美国美妆订阅市场(2024年规模12.2亿美元)将在2025-2030年间以21.6%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订阅盒中的迷你装产品实现了低风险品牌探索,鼓励消费者尝试可能被忽略的不同配方与色号,这对渴望发现完美产品的年轻客群极具吸引力。

可爱美学与收藏价值,迷你挂饰与手袋:社交媒体推动的“可爱美学”(Cute)对美妆潮流影响深远。这种“抚慰感”美学在不确定时期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情感庇护。迷你产品凭借其美学吸引力和收藏价值引发年轻客群共鸣,使其在社交媒体上极具传播性。超越视觉吸引力,它们本身即是强力营销工具和品牌接触点。包挂饰是微奢(micro-luxury)的典范,以全尺寸产品零头的成本提供高端品牌体验。Miu Miu售价800美元的挂饰助推其2024上半年销售额猛增93%,Lyst数据显示挂饰搜索量半年内飙升150%。Jacquemus凭借病毒式传播的Le Chiquito手袋成为微缩包风潮的代名词。尽管实用性有限,这些迷你包完美捕捉了“可爱”精髓,同时成为品牌身份的有力象征。

 

时间效率,迷你护理与快速体检:在快节奏的当下,时间压力催生了对高效护理选项的需求。短时服务(30分钟内)为繁忙消费者提供了便捷解决方案。Glowbar是此趋势的代表,其30分钟面部护理采用高端成分,以低于传统服务的价格呈现效果。预防性健康领域也通过快速健康评估不断进化。英国马里波恩的Neko Health一小时体测服务,运用搭载70多个传感器的专利技术,评估从皮肤癌风险到心血管疾病倾向等多种健康指标。

策略二:

营销最大化,在平庸之海中脱颖而出营销中巨型道具的运用,标志着从极简主义的刻意转向,拥抱一种优先视觉冲击与体验式互动的最“大”化手法。这种最大化策略的有效性在于其能力:

  • 创造惊奇感:巨型道具颠覆预期,引发惊叹
  • 简化品牌信息将品牌精髓凝练为单一、可识别的视觉符号
  • 抢占注意力庞大体量确保其在拥挤环境中脱颖而出
  • 注入趣味性超大复刻品为品牌互动增添幽默与轻松感
  • 驱动用户生成内容这些道具是绝佳拍摄点,引发社媒分享
  • 强化品牌区隔巨型道具助力品牌差异化,成为视觉地标

该营销现象虽起源于美国(如奥斯卡·梅耶的热狗车、KFC旋转桶标志),但现已被全球广泛采用。随着数字平台兴起,巨型营销曾一度式微,但当数字空间趋于饱和,大型实体道具强势回归,如今更与数字举措战略结合,共同打造沉浸式体验。

巨型广告风潮引领者

  • Marc Jacobs:在曼哈顿街头部署巨型充气托特包,引发路人强烈关注。这一吸睛展示迅速转化为社交媒体热点,印证了实体巨型道具通过线下互动创造病毒时刻的潜力。
  • SKIMS:推出新泳装系列时,在时代广场竖起60英尺高的金·卡戴珊充气像,高调登场。这一大胆装置成功引发广泛社媒讨论,同步提升品牌能见度并驱动用户参与。
  • Rhode:海莉·比伯的美妆品牌精妙运用视觉奇观,在广告中呈现其标志性润唇膏管和腮红的纪念碑式复刻,将日常用品转化为引人入胜的超现实装置。
  • 路易威登巨型旅行箱:受巴黎香榭丽舍旗舰店翻新时使用的超大“行李箱脚手架”启发,路易威登纽约旗舰店改造项目打造了16层楼高的立面,复刻其标志性旅行箱。这精心设计的外墙运用3D扫描和真实金属构件,在店铺重建期间营造出超现实效果。

  • Jacquemus:为庆祝15周年,Jacquemus发起病毒式营销,运用超现实巨型道具:如装饰卡普里店铺的巨型柠檬切片,以及展现非常规场景的数字合成图像。这些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元素引发了巨大网络声量。
  • 阿迪达斯迪拜:迪拜马拉松期间,阿迪达斯安装了巨型运动鞋复刻品,一度阻断城市交通并引发广泛关注,巧妙融合了实体奇观与数字创新。
  • J.Crew杂志:为纪念其标志性产品目录重启并庆祝纽约王子街88号报亭开业,J.Crew策划了视觉冲击力十足的营销活动——模特与实体巨型杂志复刻品互动,将传统产品发布转化为体验式营销事件。

 

结论:

双轨并行的战略统一奢侈品领域的微型化与最大化看似矛盾,实为同一战略硬币的两面,共同应对当下市场的关键挑战。尽管表现形式对立,其核心目标一致:创造难忘的消费者体验,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品牌差异化。

微型化的战略价值

  • 为奢侈品提供可触及的入口,让品牌在扩大客群基础的同时保持其独特性。
  • 通过提供更小、更易入手的经典产品复刻版,奢侈品牌得以触达年轻客群,且无损其高端定位。
  • 在经济动荡期(此时占全球奢侈品购买量过半的中等收入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提升),此策略尤为有效。

最大化的战略价值

  • 通过巨型营销装置,创造极具冲击力、沉浸式的品牌高光时刻,穿透数字世界的噪音。
  • 这些超现实展示催生大量自发社媒内容,将旁观者转化为积极的品牌传播者。
  • 在消费者注意力日益碎片化的时代,此类大胆的视觉宣言能建立标准化广告难以企及的持久印象。

行业启示两种策略共同映射了奢侈品牌与消费者关系的演进。当下的奢侈品市场已超越单纯的产品品质需求,它呼唤情感联结、体验式互动以及消费者接触品牌的灵活性。无论是通过微型化产品实现奢侈品的“民主化”触及,还是借助最大化视觉奇观激发惊叹,成功的品牌都在探索创新路径,在保持核心基因的同时与时俱进。

“产品上做小”(微型化)与“营销上做大”(最大化)的双轨策略,为奢侈品行业成功触达多元客群描绘出极具吸引力的未来图景。

CXG-insight

本文作者 Silvia Coleman
市场情报与战略增长副总裁
关注我的领英

订阅以获取最新洞见

携手共进,成就非凡。

即刻联系,我们的专家团队将为您量身定制体验转型蓝图。

联系我们